《己亥杂诗》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,共128首,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是《己亥杂诗·浩歌行》。这首诗是龚自珍于嘉庆二十五年(1820年)创作的,当时的清朝正值嘉庆中后期,社会矛盾重重,民不聊生。龚自珍目睹了清***的腐败无能及其对百姓的残酷压迫,内心十分愤慨,遂写下了《己亥杂诗》。
《己亥杂诗·浩歌行》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的诗歌作品。诗中,龚自珍以慷慨激昂的笔调,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对清***的愤慨。诗的开头,龚自珍便发出“浩歌行”的呼唤,表现出一种慷慨悲壮的基调。
随后,龚自珍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典故入手,借用这一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对清***昏庸无能的愤慨:“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烽火连三月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这三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,同时也揭露了清***对百姓的盘剥和压迫。再往下,龚自珍写道:“山阳野老哭孙行者,惹恼三清怕取经。”这两句诗借用了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,来表达自己对清***的蔑视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。诗的最后,龚自珍发出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呼吁,表达了他对清***改革的迫切希望。以“浩歌行”式的豪迈与气势写出人民的不平之气,其慷慨沉郁的悲凉基调,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及对清代末期吏治黑暗的鞭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