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韩翃写的寒食整首诗的意思?

首页

韩翃写的寒食整首诗的意思?

韩翃写的寒食整首诗的意思

韩翃(726~781),字君平,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,唐朝著名诗人。天宝十五载(756)进士,德宗贞元元年(785)官至吏部侍郎。韩翃的诗,以七律见长,语言清新流畅,想象丰富,善于从寻常事物中提炼出诗意,风格清新飘逸,富有情趣。

韩翃的这首《寒食》,是他于贞元二年(786)在长安城中所作。当时,唐朝正处于中衰时期,藩镇割据,民不聊生。诗人身处其中,对朝廷的腐败无能深感痛心。寒食节到了,诗人独自一人漫步在长安城中,看着满城的荒凉萧索,不禁感慨万千。他想到介子推当年为了晋文公而甘愿焚身,而如今的唐朝却如此衰败,不禁发出“清明寒食近,又被一春催”的感叹。

诗的第一句“清明寒食近,又被一春催”,意思是清明节和寒食节马上就要到了,春光又催促着它们到来。这两句诗点明了时间和地点,也交代了诗人当时的心情。诗人对春光并没有感到欢喜,反而觉得它催人老,使人更加伤感。

诗的第二句“独向江城望,故乡不堪回”,意思是独自一人来到江城,面对着故乡的方向,却无法回去。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。诗人身处异乡,本来就觉得孤单寂寞,加上寒食节又到了,更让他感到凄凉。想到自己的故乡,诗人更是心潮澎湃,恨不得马上回去。但是,由于种种原因,诗人却无法回去。这种思乡之情,让人读后感到十分揪心。

诗的第三句“水村山郭酒旗风”,意思是水边的村庄、山间的城郭,酒旗在风中飘扬。这两句诗描写了江城的美景,也烘托了诗人的心情。诗人虽然身处异乡,但是他并没有忘记欣赏美景。他在诗中描绘了水村山郭的美景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但是,诗人并没有沉醉在美景中,他的心情仍然是沉重的。他知道,眼前的这一切都是虚幻的,真正的幸福生活还在遥远的故乡。

诗的第四句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,意思是南朝曾有四百八十座寺庙,如今却都烟雨迷蒙,楼台隐没在烟雨之中。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南朝的怀古之情,也表现了他的忧国伤时之情。诗人想到南朝的兴盛,再看看唐朝的衰败,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。他为南朝的灭亡而惋惜,也为唐朝的衰败而担忧。

诗的最后两句“谁念香炉分旧火,山僧归扫墓”,意思是只有山僧还记得用旧年的香火来祭祀,而归来扫墓的人却不多。这两句诗写出了寒食节的习俗,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。诗人看到山僧在扫墓,不禁想到自己也是孤身一人,没有亲人陪伴。这种孤寂之情,让人读后感到十分心酸。

韩翃的这首《寒食》,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和忧国伤时之情的诗。诗中,诗人通过对清明寒食节的描写,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,对南朝的怀古之情,以及对唐朝衰败的担忧。诗人语言清新流畅,感情真挚深沉,让人读后回味无穷。

热门工具

Copyright© 名字网-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!闽ICP备202200016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