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,又叫踏青节、鬼节、冥节,是祭祀死者、扫墓的节日。清明节起源于上古时代,那时人们用一种叫“火葬”的方式来处理死者的尸体。火葬后,人们会在死者的坟上栽种一种叫“清明草”的植物,以寄托对死者的思念。后来,人们逐渐把清明节定为祭祀死者、扫墓的节日。
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清明的诗词歌赋,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几首:
杜牧的《清明》
清明时节雨纷纷,
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
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白居易的《暮江吟》
一道残阳铺水中,
半江瑟瑟半江红。
可怜九月初三夜,
露似珍珠月似弓。
王维的《春中田园作》
等闲识得东风面,
万紫千红总是春。
山寺桃花始盛开,
近种野菜花间出。
李白的《清明》
春风又绿江南岸,
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
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杜牧《清明》的含义:
清明时节,春雨潇潇,路上行人都显得忧伤。如果这时问酒家在哪里,可能会有人告诉你这家酒楼在杏花村。
白居易《暮江吟》的含义:
在夕阳的映照下,江水一半晶莹红润,一半暗绿瑟瑟。九月初三这天令人心伤的夜晚,露珠闪耀如珍珠,天上明月弯弯似弓箭。
王维《春中田园作》的含义:
春风送暖,到处春色怡人。山寺的桃花已盛开,田间野菜茁壮生长。
李白《清明》的含义:
春风吹绿了江南河畔,何时明月才能照我归乡?如果问酒家在哪里,可能会有人告诉你这家酒楼在杏花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