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峨眉山月歌》是一首唐朝诗人李白的诗。这首诗描写了峨眉山的月亮,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唐玄宗开元十六年(728年),李白奉诏入京,在长安受到玄宗的召见。玄宗非常欣赏李白的诗才,并赐给他翰林供奉的官职。李白在长安期间,曾多次游览峨眉山。峨眉山是四川省的著名山峰,以其秀丽的景色而闻名天下。李白对峨眉山的情景十分着迷,并写下了多首诗来赞美它。
《峨眉山月歌》是李白在游览峨眉山时所作。这首诗共四句,前两句写月亮的明亮皎洁,后两句写月亮对大自然的映衬。
疑是地上霜,
这一句写出了月亮的明亮皎洁。月亮的光华如同一层薄霜,洒在峨眉山顶,使山顶显得格外皎洁明亮。
开口笑盈盈。
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。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少女,害羞地躲在山顶后面,但还是忍不住露出一张笑脸,对诗人盈盈而笑。
终见夜明珠,
这一句写出了月亮对大自然的映衬。月亮就像一颗巨大的夜明珠,把光华撒向整个大地。在大自然的映衬下,月亮显得更加明亮耀眼。
不怕天不明。
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月亮的信心。诗人相信,月亮的力量是无穷的,它会照亮整个黑夜,让黑夜不再黑暗。
《峨眉山月歌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,它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,描绘了峨眉山的美丽风光,寄托了诗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那浪漫豪放的诗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