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荆门送别诗,又称《渡荆门赠从弟》,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感的感伤,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。
这首诗的诗意为:在荆门渡口送别弟弟,他乘舟顺江而下,远去楚地。望着弟弟远去的背影,诗人心中感慨万千。他想起两人少年时一起读书,一起游历。如今,弟弟远走他乡,不知何时才能再见。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,也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感伤。
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(725年),当时,诗人李白正在荆门渡口送别他的弟弟李浩。李浩要去楚地任职,李白亲自送他到荆门渡口,并写下了这首诗。
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感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1. 离别之感:诗人对弟弟远走他乡感到依依不舍,心中充满离别之情。
2. 思念之情:诗人怀念与弟弟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,对弟弟远行后自己的孤寂感到思念。
3. 感伤之情:诗人对人生无常,聚散离合感到感伤。
这首诗中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:
1. 比喻:将弟弟远行比作“孤帆远影”和“片帆去天际”。
2. 对比:诗人将弟弟走后自己的孤寂与弟弟远行后的快乐形成对比。
3. 衬托:借用自然景物来衬托诗人的离别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