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独坐敬亭山的诗的意思?

首页

独坐敬亭山的诗的意思?

独坐敬亭山的诗的意思

《独坐敬亭山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。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敬亭山独坐时所见到的景色,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。

诗歌原文
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

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
诗歌赏析

首联: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”起笔雄阔苍茫,寥廓开阔。诗人用两个象征自由自在的意象——飞鸟和浮云,点染出一个空旷宁静的意境,营造一种高远、悠然旷达的氛围。

颔联: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”转入以景抒情,抒发诗人对敬亭山的钟爱之情。诗人与敬亭山相伴相守,彼此相望,情意深浓,从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、对自由的向往,和清高孤寂的内心世界。

颈联:“晚霞明灭参差舞,彩云片片归楼寒。

秋风洒扫遍地叶,红肥绿瘦,听弦断,

更着凄凉到天明”。这三联,写敬亭山日暮秋晚的景象。“秋风洒扫遍地叶”,一个“洒扫”拟人化词语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将落叶扫净的情景。“红肥绿瘦”,形容叶子的颜色鲜艳,一种是红叶,一种是绿叶。有秋风吹拂,红叶丰泽,绿叶枯萎。拟人化写出红叶和绿叶的生衰。

尾联:“问余何事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。

桃花流水杳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”。这三联,写秋天傍晚独坐于碧山(即敬亭山)上的诗人的闲适心情。“心自闲”三字,正是诗人独坐敬亭山时心中闲适、清高、忘我的真实写照。

诗歌创作背景

据传,李白在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秋由安陆(今湖北省安陆市)赴南陵(今安徽省当涂县),途经敬亭山。登临敬亭山,俯瞰秋色,遂挥毫写下此诗。也有研究者认为此诗作于开元末年赴安陆途中登敬亭山所作。

诗歌思想内涵

《独坐敬亭山》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,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,抒发了诗人超凡脱俗、高洁孤傲的思想感情和旷达的胸襟。诗人把敬亭山拟人化为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,与之相看两不厌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挚爱和对自由的向往。

热门工具

Copyright© 名字网-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!闽ICP备202200016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