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陆游
时序过端午,节分两地居。
北人鸭蛋黄,南人粽子初。
坐对一天雨,濛濛入暮时。
绿杨烟外尽,黄鸟月下孤。
时令已经过了端午节,一家人却分散在南北两地。北方人喜欢吃鸭蛋黄,南方人刚刚开始做粽子。
我独自坐在屋里,面对着绵绵细雨。直到夜幕降临,雨势才渐渐减小。
屋外的垂柳笼罩在烟雨中,一片朦胧。黄鹂鸟在月光的照耀下,显得格外孤独。
1. 端午:农历五月初五,端午节。
2. 节分两地居:一家人分别居住在南北两地。
3. 北人鸭蛋黄:北方人喜欢把鸭蛋腌制后食用。
4. 南人粽子初:南方人刚刚开始做粽子。
5. 坐对:相对而坐。
6. 濛濛:形容雨势绵绵细雨。
7. 入暮:傍晚。
8. 绿杨烟外尽:垂柳笼罩在烟雨中,一片朦胧。
9. 黄鸟月下孤:黄鹂鸟在月光的照耀下,显得格外孤独。
这是一首描写端午节景色的诗。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,独自一人坐在屋里,面对着绵绵细雨,不禁感到有些孤独和感伤。
诗的第一联,点明了时令已经过了端午节,一家人却分散在南北两地。这不由得让诗人感到有些伤感。
诗的第二联,描写了北方人和南方人在端午节的不同习俗。北方人喜欢吃鸭蛋黄,南方人刚刚开始做粽子。这两种习俗的不同,反映了我国南北方的地域差异。
诗的第三联,描写了诗人端午节这天的所见所感。面对着绵绵细雨,诗人不禁感到有些孤独和感伤。
诗的第四联,描写了傍晚时分的景色。垂柳笼罩在烟雨中,一片朦胧。黄鹂鸟在月光的照耀下,显得格外孤独。
这首诗,语言朴实无华,但感情真挚深沉。诗人通过对端午节景色的描写,表达了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(1187年)。当时,陆游已经66岁,正在四川任职。由于战事,他与家人长期分离。端午节这一天,他独自一人坐在屋里,睹物伤情,不禁写下了这首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