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蝉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本诗咏蝉,吟唱蝉的生活,借此表达诗人自己的豪迈情怀。
本似玄霜质,应难白雪心。
一从南国来,更向北风吟。
高处早秋声,惟应晚景心。
怒於西风急,身世两悠悠。
婵衣质地本如玄霜般洁白,但它却与白雪一样不畏严寒。从南飞到北方之后,更向着北风吟唱。在秋天它飞到高处鸣叫,用来表达自己对秋景的热爱。我应该学习它的高远胸怀。当西风刮起,更加愤怒,面对如此情景,感觉生活十分渺茫。
《蝉》这首诗以蝉作为线索,来抒发诗人的豪迈情怀。诗人认为自己应该学习蝉的高远胸怀,即使面对逆境,也要坚强不屈。
第二句“一从南国来,更向北风吟”。这一句描述了蝉迁徙到北方后,仍继续放声吟唱。描写了蝉的坚强品质,也赞美了蝉的执着。象征着诗人自己也不应该畏惧困难,应该迎难而上。
第三句“高处早秋声,惟应晚景心”。这两句描绘了蝉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。蝉在秋天飞到高处鸣叫, 似乎在迎接秋天的到来。诗人在描绘蝉的同时,也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。
第四句“怒於西风急,身世两悠悠”。这两句则是借蝉的鸣叫声来表达诗人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的感慨。诗人把蝉的鸣叫声比作是对西风的愤怒,又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愤恨,暗示自己对功名场上的失意与不平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。
总的来说,《蝉》是一首咏物诗,诗人借蝉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看法。诗中赞美了蝉的坚强品质,并表达了诗人自己也应该学习蝉的高远胸怀,即使面对逆境,也要坚强不屈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