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苍柏郁葱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《蜀道难》。这首诗描写了蜀道难行,暗讽蜀地官员横征暴敛,鱼肉百姓,令人难以忍受。
《蜀道难》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四年(745)奉诏入京遇阻后东归途中或于蜀道所作。这首诗对蜀道的险峻、栈道的艰险以及蜀地官员的横征暴敛作了生动的描写。诗中用多种修辞手法,将蜀道的壮丽、雄险展现得淋漓尽致,令人惊叹。
首句“苍柏郁葱”中的“郁葱”,即茂盛青绿的样子,这里用来形容蜀道山上的苍柏。蜀地气候温暖湿润,盛产苍柏,这些苍柏高大挺拔,四季常绿,令人肃然起敬。苍柏郁葱,暗示着蜀道之长,苍翠的柏树连绵不断,看不到尽头, 给人以一种望不到边际的感觉,让人望而生畏。
次句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中的“去天”即“接近天空”。这句诗形容蜀道山峰高耸入云,好像与天相连,只有一尺之隔。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,将蜀道山峰之高形容得夸张至极,给人以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,让人望而生畏。
三句“枯松倒挂倚绝壁”中的“枯松”即“枯死的松树”。这句诗形容蜀道山崖之上,枯松倒挂,仿佛要掉下来一样。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,将枯松拟人化,给人以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,让人望而生畏。
四句“飞湍瀑流争喧豗”中的“飞湍瀑流”即“飞驰的急流”和“倾泻而下的瀑布”。这句诗形容蜀道山涧中,急流飞驰,瀑布倾泻,争相喧闹,给人以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,让人望而生畏。
诗中这些描写,既是对蜀道之险的生动刻画,也是对蜀地官员横征暴敛、鱼肉百姓的强烈谴责。李白借对蜀道的描写,抒发了对蜀地人民的同情和对蜀地官员的愤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