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蜀相》是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这首诗写于1170年(乾道六年),当时陆游正在四川任职。诗中,陆游缅怀了蜀汉昭烈帝刘备,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。
蜀汉昭烈帝刘备(161年-223年),字玄德,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。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,在位四年。
《蜀相》中,陆游以赞叹的口吻写刘备:“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”。“锦官城”是成都的别称。诗中,陆游来到成都后,首先就寻找刘备的祠堂。他形容祠堂外的柏树郁郁葱葱,象征着刘备的功绩永垂不朽。
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诗歌第一句“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”,陆游首先提出一个问题:丞相刘备的祠堂在哪里?然后回答:在锦官城外,柏树森森。这个回答不仅点明了刘备祠堂的位置,还暗示了刘备的功绩:柏树是一种常青树,象征着刘备的功绩永垂不朽。
诗歌第二句“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”,陆游描写了祠堂周围的环境:碧草如茵,鲜花盛开,黄鹂鸟在树上鸣叫。这些景象象征着刘备的祠堂虽然已经荒废多年,但仍然生机勃勃,充满了生机。
诗歌第三、四句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,陆游赞扬了刘备的功业:三顾茅庐,请诸葛亮出山辅佐,为天下大计谋划;两朝开济,指刘备在汉末和三国时期都曾开创了基业,为国家做出了贡献。
诗歌第五、六句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,陆游表达了对刘备的惋惜之情:刘备在北伐曹魏时,不幸病逝于白帝城,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夙愿。这一句诗中,陆游用了“长使英雄泪满襟”的夸张手法,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同情和敬仰。
《蜀相》是一首怀古诗,陆游通过对刘备祠堂的描写,表达了对刘备的敬仰之情。诗中,陆游赞扬了刘备的三顾茅庐、两朝开济的功业,也对刘备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表示惋惜。整首诗感情真挚,语言朴实,意境深远,是陆游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