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唐代王昌龄
背景:唐玄宗天宝年间,王昌龄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,因屡遭排挤,遂发愤出门远游。途经凉州,见牧马者牧马于平沙之上,恣意悠闲,触景生情,因而作《马诗》五首,其中第五首最为著名。
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秦时明月汉时关:秦朝和汉朝的明月和关塞,也就是指中国长城一带的明月和关塞。
万里长征人未还:形容边关战事连绵,将士们长期在外征战,无法还乡。
龙城飞将:指汉朝名将李广,李广曾驻守龙城,以骁勇善战闻名。
不教胡马度阴山:不会让匈奴的马匹越过阴山,形容汉朝将士们保卫边疆的决心和实力。
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和边关将士生活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。
诗歌开头两句,描绘了秦朝和汉朝的明月和关塞,寥寥数笔,便勾勒出一幅壮丽辽阔的边塞风光图。紧接着,诗人笔锋一转,写出了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:万里长征人未还,将士们长期在外征战,无法还乡。这一句,既写出了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,也写出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毅力。
末尾两句,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: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诗人借用汉代名将李广的事迹,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。他认为,只要有李广这样的名将镇守边关,匈奴的马匹就无法越过阴山,边境就会安宁。
整首诗,语言朴实无华,却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