嫦娥,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,是广寒宫的主人。她以美丽和善良而闻名,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关于嫦娥的传说有很多,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嫦娥奔月的故事。
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见于汉朝的《淮南子》,后在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等史书中都有记载。根据这些记载,嫦娥是帝俊的女儿,后嫁给了后羿。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一种不死药,并将其交给嫦娥保管。嫦娥害怕后羿的妻子发现了不死药,就偷偷地吃掉了它,结果羽化登仙,飞到了月宫。
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,很多诗词歌赋都以这个故事为背景。其中,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嫦娥》一诗,被认为是最著名的嫦娥诗之一。
诗词:
云母屏风烛影深,
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嫦娥应悔偷灵药,
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诗意:
在云母屏风映照下的烛光中,夜晚似乎更加深沉了。长河渐渐西沉,晓星也逐渐消失在天际。嫦娥啊,你一定后悔偷吃了灵药,才被困在广寒宫中,夜夜只能面对碧海青天,孤独寂寞。
节奏:
李商隐的《嫦娥》一诗,采用五言绝句的格式,全诗四句二十字,音律和谐,朗朗上口。诗的节奏轻快优美,与诗中所描写的嫦娥的轻盈飘逸之姿相得益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