绾诗佩云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《踏莎行·雾失楼台》一词,原文如下:
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。
桃源望断无寻处。
可堪孤馆闭春寒,
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。
砌成此恨无重数。
郴江幸自绕郴山,
为谁流下潇湘去。
绾诗佩云,金石声寒,
长亭更短相见处。
酒盏欲倾无伴侣,
举头忽见泪沾巾。
“绾诗佩云”指的是秦观在郴州时,与友人分别的情景。其中,“绾诗”是指将诗词写在衣带上,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;“佩云”是指将诗词绣在佩带上,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
《踏莎行·雾失楼台》是秦观在郴州时所作。郴州位于湖南省南部,是秦观被贬官的地方。秦观在郴州期间,郁郁不得志,经常借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抑郁之情。
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秦观贬谪郴州后的孤独寂寞之情。词的上阕写秦观在郴州的所见所闻。雾气弥漫,楼台隐现;月色朦胧,津渡迷茫。秦观望断桃源,却无处可寻。他只能独自一人住在孤馆里,在寒冷的春风中感受着杜鹃的啼鸣。
词的下片主要写秦观与友人分别的情景。秦观与友人分别时,将诗词写在衣带上,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;将诗词绣在佩带上,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秦观与友人分别后,经常寄梅花和尺素,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
这首词的语言清丽雅致,意境深远,是秦观脍炙人口的名作之一。